CDSA 2.0 (Stool) 肠胃道系统综合分析2.0(粪便)
消化道问题是寻求医疗照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近期研究发现肠胃道异常可能与多种肠胃道外疾病有关。
肠胃道功能失调 |
肠胃道外指标 |
特殊肠胃道指标 |
>消化不良(Indigestion)
>便秘(Constipation)
>腹泻(Diarrhea)
>胀气和腹胀(Gas/Bloating)
>近期使用抗生素
>肠胃道感染/菌丛不平衡
(GI infection/Dysbiosis)
|
>骨质疏松(Osteoporosis)
>糖尿病(Diabetes)
>关节炎(Arthritis)
>自身免疫性疾病
(Autoimmune disease)
>纤维肌痛(Fibromyalgia)
>慢性疲劳(Chronic fatigue)
>腹痛(Abdominal pain)
|
>发炎后肠躁症
(Post Inflammatory
IBS)
>克隆氏症
(Crohn's disease)或
溃疡性结肠炎
(Ulcerative colitis)
>发炎性肠道疾病(IBD)
家族史
>肠胃道癌症家族史
>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
(Pancreatic
insufficiency)
>胆结石(Gallstones)
|
全套肠胃道系统综合分析2.0 (CDSA 2.0)的应用:
►消化/吸收指标:在无消化酵素补充干扰下,直接测量胰腺消化酵素的含量,此与食物通过时速率改变或是消化/吸收指标改变有关。
►肠道免疫指标:此定量分析可鉴定肠胃道内轻、中、或重度发炎反应。肠道免疫指标水平增加与感染(细菌、病毒和寄生虫)、食物过敏、NSAID肠病变、发炎性肠道疾病(IBD)、与肿瘤有关。肠胃道发炎反应与肠道内和肠道外疾病有关。
►代谢指标:短链脂肪酸失衡意味肠道菌丛改变、膳食纤维不足、食物通过肠道时速率改变、肠道细菌过度生长、代谢指标不平衡、与结肠毒性累积有关,长期下来会增加结肠癌和乳腺癌的风险。
►微生物学指针:提供益生菌乳酸菌(Lactobacillus)和双叉杆菌(Bifidobacterium)的定量分析。其他肠道细菌定量分析,包括致病菌、潜在致病菌、细菌和酵母菌等。肠道菌丛失衡与肠胃道或肠道外疾病有关。
►寄生虫学指标:最高有22%阳性率,包括所有虫卵与寄生虫的定量分析。显微镜分析则包括酵母菌与血液细胞的评估。
肠胃道系统综合分析2.0可提供的重要信息如下:
►胰弹性蛋白酶(pancreatic elastase)可区分导致消化不良(maldigestion)的原因:是来自于胰脏或是胃。
►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与胆结石、糖尿病、骨质疏松、自体免疫疾病有关。
►钙卫蛋白(calprotectin)是肠胃道发炎的重要指标。有助于区分发炎性肠道疾病(IBD)与肠躁症(IBS),及其他发炎性疾病。
►肠胃道发炎通常与食物过敏、蛋白质敏感性肠病变、蠕虫感染、发炎性肠道疾病(IBD)、过敏性结肠炎、或肿瘤有关。
►胆汁酸(bile Acids)在脂肪乳化与吸收上扮演重要的角色。高胆汁酸水平与毒素积聚有关,会增加胆结石(gallstones)和肠胃道肿瘤的风险。
|